德国联邦议会选举制度改革

国立国会图书馆的最新报告显示,德国联邦议会的选举制度于2023年6月进行了大幅修改,议席分配机制发生了根本性变更。此次修改是针对2021年总选举中定员598人而实际议员数达到736人的情况。

原选举制度采用小选区比例代表并用制,在小选区决定定员的一半议席,各党的整体议席按第2票(比例代表票)的得票率比例分配。该制度中,比例分配超过小选区当选人的政党会产生超额议席,2013年引入的调整议席加速了议员数的增加。新制度将议员定员增至630人,废除超额议席和调整议席,引入了以各党第2票得票率分配的议席为上限的第2票相当议席分配。

新制度的最大特征是,即使是小选区的最多得票者,如果所属政党的第2票得票不足,也可能不成为当选人。具体而言,各州的各政党中,如果第2票得票率相应的议席超过小选区最多得票者,则从得票率低的人开始依次不作为当选人。防止议会内小党乱立的5%阻止条款得以维持,但将小选区当选人3人以上的政党例外地作为议席分配对象的基本议席条款被删除。

联邦宪法法院在2024年7月30日的判决中,认定新制度的议席分配方法本身合宪,但判定在现状的法律和实际条件下,没有基本议席条款等缓和措施的5%阻止条款超过了必要范围,属于违宪。法院命令在阻止条款修正之前的过渡措施,继续维持基本议席条款的机制。

2025年2月23日在新制度下实施的总选举,投票率达到82.5%,创下1990年东西德统一以来的最高纪录。选举结果显示,基督教民主联盟(CDU)重返第一党,极右政党德国选择党(AfD)以20.8%的得票率成为第二党。执政党社会民主党(SPD)以16.4%遭遇历史性惨败。新制度导致23名小选区最多得票者(CDU15人、AfD4人等)未成为当选人,特别是巴登-符腾堡州有6个小选区的最多得票者未能获得议席。

国立国会图书馆分析认为,新选举制度虽然达到了抑制议员数的目的,但小选区最多得票的候选人无法当选的事态可能会在选举人中酝酿不公平感,预计今后制度改革的讨论将持续进行。

※ 此摘要由AI自动生成。准确性请参考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