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南大学农学部和国际农林水产业研究中心的研究者于2025年8月报告的,关于2024年8月19-22日在泰国芭堤雅市举办的国际甘蔗糖技术者会议(ISSCT)农业部门工作坊的参加报告书。
工作坊概要
以"面向BCG经济,推进经济复苏和可持续甘蔗产业的智慧农场"为主题,来自20多个国家的约120人参加,实施了口头发表20课题、海报发表23课题。这是聚焦泰国政府提出的BCG经济(生物·循环·绿色经济:生物资源活用、循环型、绿色经济的统合模式)和智慧农业的国际会议。
泰国的焚烧收获减少政策
泰国以往主流的是先在田间点火焚烧叶和梢头部然后收获的"焚烧收获",但这成为PM2.5浓度上升的主因(占全部排放量的30-50%)。政府通过分阶段加强限制,将每日焚烧收获原料搬入从50%以下(2019年)限制到25%以下(2024年),对焚烧收获原料征收每吨30泰铢(136日元)到130泰铢(588日元)的罚金,对绿色收获原料给予120泰铢(542日元)的价格上调。
结果,焚烧收获比例从60%以上(2019年以前)下降到2024/25年期的过去最低17.5%。机械收获率也从2015/16年期的25%大幅提升到目前的70%,成为推进绿色收获的基础。
日本的研究发表内容
作为南大东岛甘蔗智慧农业项目,渡边研究员发表了基于气象数据的地中滴灌系统3年实证试验结果。地中灌溉区始终比地表灌溉区和农户管理区的单产和水利用效率更高,验证了直到更新株时无需回收·重新设置管道的高效手法。
宝川研究员提出了面向可持续甘蔗生产的两个创新概念。①多尺度水利用效率:综合评价叶·株·群落·田间·地区各尺度水利用效率的手法,②遗传多样性的高度利用:通过异品种混植和多系杂交群体栽培的"进化育种"手法导入,目标是提高产量稳定性和环境抗性。
海外研究动向
南非开发了智能手机应用程序"PurEst"的甘蔗成熟度现场诊断技术,利用无人机多光谱图像的品质管理系统。美国利用小型近红外光谱计的现场糖分析技术进入实用化阶段,Brix(可溶性固形分)推定精度特别高,开始在育种计划中活用。
各国共同课题是"缺株"对策,澳大利亚将其系统化为"yield gap",提出通过无人机特定缺株位置和补植机械化的可持续对策。
久保田农场视察
2020年设立的久保田农场(春武里府,35公顷)进行最先进农业技术实证,介绍了通过自动导航作业、完全无人自动驾驶演示、针对立株的脱叶机促进绿色收获技术、无人机农药·液肥散布、GIS田间管理等智慧农业技术。
文章强调可持续性和智慧农业成为全球共同课题,技术向现场实施的重要性和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并表示了实现日本举办国际会议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