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产业省基于企业活动基本调查和专利数据,对企业收购导致子公司化对商业集团内知识流动影响进行的实证分析报告。
在日本,子公司承担了研究开发投资的约30%,阐明商业集团内知识流动对企业经营和创新政策都是重要课题。然而,以往研究中充分区分企业选择的选择效应与实际集团化措施效应的分析并未充分进行。
本研究构建了经济产业省企业活动基本调查与知识产权研究所(IIP)专利数据库(IIP-DB)结合的面板数据,通过企业间专利引用关系测量知识流动。详细追踪分析对象企业间申请专利的引用关系,量化从哪个企业向哪个企业、多少知识以何种速度流动。
分析结果显示,子公司中先行技术所在地约20%为包含母公司在内的集团内其他企业,这与先行技术中自身公司频度相当的高水平。在子公司发明作为先行技术的利用方面,约20%也为集团内其他企业,集团内企业份额相对较高。
关于收购对知识流动的影响,在形成母子关系之前从母公司的知识流动就存在选择效应(0.213),实际形成母子关系后的追加措施效应也达到0.164且显著。进一步发现,从子公司向母公司的知识流动措施效应(0.155)也显著,实证了双向知识流动得到促进。
对知识流动速度也进行了分析,自我引用比其他引用关系的引用滞后约短21%,母公司向子公司知识流动中选择效应7%、措施效应1%,子公司向母公司知识流动中选择效应约4%、措施效应约10%的速度提升得到确认。
研究通过经济产业省企业活动基本调查(2009-2018年)和IIP专利数据库的大规模样本分析,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和双重差分法等严谨计量方法,确保了结果的稳健性。分析涵盖制造业中心的多个行业,样本企业数超过15000家,专利数据超过200万件。
报告实证表明,通过收购实现子公司化既能增加知识流动水平又能加速流动速度,这种效应在部分持股情况下也能与完全子公司化同样发挥作用,为企业集团管理和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实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