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DO发布的海外技术动向报告第1144号,介绍了纳米技术・材料、机器人・AI技术、电子・信息通信、生物技术等4个领域的最新研发动向。
纳米技术・材料领域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研究团队开发了用于伤口愈合监测的创新型智能传感器。该传感器使用激光诱导石墨烯(LIG),是世界首个能够同时独立测量温度和物理应变的技术。通过新发现的LIG热电特性,可检测0.5℃的微小温度变化,即使拉伸至45%仍能保持功能。此外,该传感器具有自发电功能,正在开发可让医生远程实时监测伤口部位炎症和愈合进展的无线系统。
机器人・AI技术领域
介绍了关于自动驾驶汽车安全性和学习能力的三项重要研究。纽约大学坦登工程学院的研究开发了Cached-DFL系统,使自动驾驶汽车即使不直接相遇也能共享学习道路状况,在100米内交换训练后的AI模型,可缓存多达10个外部模型。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研究证实了通过廉价贴纸攻击可扰乱自动驾驶汽车交通标志识别系统的脆弱性。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开发了模仿生物神经元的信息形态神经元,构建了无需外部控制即可自组织学习的人工神经网络。
电子・信息通信领域
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开发了带宽达300纳米的革新性光放大器,是现有系统的10倍。该放大器采用氮化硅制造,具有螺旋形波导,可安装在仅几厘米的芯片上,在有效降低噪声的同时可放大空间通信级别的微弱信号。通过设计调整还可放大可见光和红外光,有望应用于医疗诊断和治疗激光系统。
生物技术领域
英国研究团队通过粪便工程技术开发了将牛粪转化为世界上使用最多材料的创新技术。该技术有望为实现循环经济和解决环境问题做出贡献。
文章表明,各领域的尖端技术正在稳步推进社会实装,特别是在医疗、通信、交通领域的创新应用实现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