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非正规雇用的雇用形态看正规化趋势:共同研究报告第64号

总务省统计研究研修所发表的共同研究报告第64号,分析了从非正规雇用向正规雇用转职(正规化)的雇用形态别趋势的研究成果。

本研究使用就业构造基本调查的个票数据进行概率单位分析,验证了从非正规雇用向正规雇用转职的雇用形态间转职难易度差异及其长期性・固定性特征。

研究背景

日本的非正规雇用从1990年代开始持续增加,1995年超过1,000万人,2003年超过1,500万人,2016年超过2,000万人,2023年达到约2,120万人。非正规雇用占雇用者的比例维持在约40%的高水平,工资差距、雇用不稳定性、技能积累困难、福利待遇不充分等雇用质量问题受到关注。2023年和2024年分别有33万人和32万人从非正规雇用转为正规雇用。

主要分析结果

分析结果表明,正规化趋势存在明确的性别・雇用形态别差异。女性方面,兼职和派遣员工与其他雇用形态相比,正规化较为困难,这一趋势被确认为长期持续。另一方面,男性几乎不存在雇用形态间的正规化趋势差异。

就业调整的实际情况

在女性非正规雇用者中,为避免税制上的抚养扣除和社会保险适用而进行就业调整的仅占3成多,即使在就业调整最多的兼职中也仅占约4成。也就是说,非正规雇用整体约7成没有进行就业调整,表明非正规雇用并非必然是自愿选择。

通过潜在类别分析的验证

通过潜在类别分析验证了雇用形态别的正规化趋势是否仅反映就业实态接近正规雇用,结果表明正规化趋势与就业实态的正规雇用接近性并不一定一致。这暗示正规化趋势具有各雇用形态特有的性质。

政策含义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促进非正规雇用正规化的政策中,需要考虑雇用形态别・性别特性的细致政策,而非划一的方法。特别是对于女性的兼职和派遣员工,详细分析阻碍正规化的因素并基于此构建支援措施非常重要。

文章实证性地阐明了非正规雇用的正规化因雇用形态而呈现不同趋势,特别是在女性中存在显著差异,为制定有效的雇用政策提供了重要见解。

※ 此摘要由AI自动生成。准确性请参考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