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密度经济:来自微观地理数据的证据【摘要:日语,全文:英语】

使用区域网格统计,本文分析了区分居民和就业者差异的密度经济带来的工资溢价。

以往关于密度经济的研究往往混合讨论居民和就业者的集聚,难以得出连接紧凑城市政策和产业区位政策的重要政策启示。随着日本人口减少的推进,即使作为居住地的吸引力下降,从企业招商的角度来看,仍存在潜在吸引力高的地区。但是,当政策讨论过度聚焦于居住方面时,可能会忽视地区在产业集群活性化方面的潜力。

为了弥合这一差距,本研究构建了整合制造业事业所数据与居民和劳动者区域网格统计的详细数据集,并进行了统计分析。区域网格统计是将日本全国划分为约1公里见方网格的详细地理单位数据,使得更精确地测量局部集聚效应成为可能。

分析结果显示,制造业工资溢价的主要决定因素是局部就业集聚而非人口集聚。具体而言,在同一区域网格内就业密度高的地区,与其他地区相比观察到了显著更高的工资水平。这一效应即使在控制了周边地区人口密度后也稳健地观察到,表明就业集聚本身对工资具有独立效应。

这一发现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仅从居住角度推进的紧凑城市政策不足以实现地方创生;为了创造高工资、有吸引力的就业,导向局部就业集聚的产业区位政策发挥着重要作用。换言之,即使在人口减少的情况下,通过战略性产业集群的形成,实证表明维持和提高地区经济活力是可能的。

文章结论认为,在地方创生政策中,需要综合考虑居住政策和产业政策,特别是局部就业集聚的形成在地区经济活性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此摘要由AI自动生成。准确性请参考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