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从技术层面详细分析了2025年6月1日乌克兰保安局(SBU)实施的"蜘蛛网"行动,指出结合开源技术和AI的现代无人机战术可能颠覆传统防御概念。
主要要点
行动规模与成果
- 包括俄罗斯空军战略轰炸机Tu-95MS、Tu-22M3、预警管制机A-50在内的41架飞机被摧毁,损失总额达70亿美元
- 造成相当于俄罗斯空军战略轰炸能力34%的损失
- 同时攻击了距离乌克兰1,800公里的摩尔曼斯克州奥列尼亚基地、4,500公里外的伊尔库茨克州贝拉亚基地等4个俄军基地
- 投入了117架FPV无人机,每架配备1名操作员
- 行动准备超过1年半,100多架小型无人机被运入俄罗斯境内车里雅宾斯克的秘密设施
技术创新
- 利用俄罗斯境内的4G/LTE移动通信网络,使用预装SIM卡从乌克兰境内远程操作
- 使用开源自动驾驶软件ArduPilot,在避免GPS干扰的同时通过推测航法实现稳定飞行
- 通过将控制信号嵌入民用数据流量使探测变得困难,通过UART接口接收控制信号
- 在巡航控制模式下设置多个中继点(航点),保持按照预设飞行路线的自动驾驶
- 通信中断时的故障保护功能锁定无人机的高度、速度、方向,在一定期间内维持飞行路径
AI搭载型OSA无人机的特征
- 使用乌克兰First Contact公司开发的OSA无人机,最大载荷3.3公斤,最大飞行时间15分钟,速度时速150公里
- 电子设备和配线收纳在机体内部的坚固封闭结构,适应恶劣天气和糟糕的道路状况
- 搭载Raspberry Pi小型计算机(约85毫米×56毫米,重量不足50克),实现AI处理
- 在着陆滑橇中嵌入含有燃烧剂的成型炸药,实现对飞机脆弱部位的精确打击
- 2024年1月时已完成AI嵌入式无人机系统开发,开始最终测试
AI末端制导系统
- 信号丢失时沿预定路线切换到使用AI的自主飞行模式,接近、接触目标时弹头自动起爆
- 使用保管在波尔塔瓦军事博物馆的数百张苏联时代轰炸机图像,通过机器学习进行AI开发
- 用红色×标记Tu-95MS和Tu-22M3的燃料箱位置,将机体脆弱部位确定为目标
- 可能搭载了美国Auterion公司开发的Skynode-S末端制导解决方案
- 重复进行epoch(学习次数)作业,验证在各种角度、照明、气象条件下的目标识别
行动执行的详细分析
- 在伊尔库茨克州贝拉亚空军基地攻击中,从拖车到基地约6公里用6分钟飞行(时速约60公里)
- 强风抑制速度和电池消耗,限制基地到达后的攻击时间仅为9分钟
- 由于移动网络带宽限制,无人机不是同时发射而是依次发射
- 在2~3秒的信号延迟、气象条件、电波干扰风险中,AI自主制导作为任务成功不可或缺的后备手段发挥作用
- 远程操作打开木制集装箱的开闭式屋顶、无人机发射后拖车自爆的一系列流程也通过4G/LTE控制
文章警告说,仅用数千美元的资产就能造成数亿至数十亿美元规模损失的高成本效益,以及通过利用遍布全球的ICT基础设施能够接触到以前被认为在作战范围之外的地区这一新现实,不仅对国家,对非国家主体来说也可能成为有吸引力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