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全面調查氣候金融研究現狀與今後課題。本文為平木一浩氏論文,刊載金融研究第44卷第3號(2025年7月發行),從金融市場3個基本機能觀點系統整理分析急速發展氣候金融領域文獻。
關於第1切入點「價格發現及風險移轉機能」,指出氣候相關風險雖逐漸織入資產價格,但持續存在誤定價可能性。物理風險(氣候變動直接物理損害)與轉型風險(低碳經濟轉型伴隨風險)兩面,市場參與者認識與實際風險間存在落差。另一方面氣候相關風險避險研究進展,新風險管理手法開發推進。
關於第2切入點「主體間資金仲介機能」,伴隨永續投資急速規模擴大,此種投資行為對資產價格影響相關實證研究蓄積推進。考慮ESG(環境・社會・治理)要素投資對市場影響複雜,觀察綠色溢價存在與棕色折扣發生等各種現象。然而永續投資提高實效性,推動低碳社會轉型,存在發行體企業激勵設計、數據整備、評價基準標準化等諸多課題。
關於第3切入點「異時點間資源配置機能」,調查社會折扣率相關主要途徑包括規範途徑、實證途徑、永續性途徑,整理長期氣候變動對策資源配置最適化相關議論。社會折扣率設定為氣候變動對策經濟評價極重要要素,成為兼顧未來世代考慮與現在經濟效率性平衡重要論點。
研究整體顯示,近年氣候金融研究與市場參與者調查結果共通,氣候變動風險織入資產價格不充分。也浮現ESG投資者層擴大與數據面整備為今後重要課題。關鍵詞包括氣候變動、物理風險、轉型風險、永續投資、資產價格評價、社會折扣率,期待這些領域研究深化。
文章結論金融實務發展與金融研究知見蓄積兩者相配合,期望氣候變動應對中金融市場發揮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