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分析多国籍企业供应链对自由贸易协定(FTA)效果的研究论文。
研究背景与目的
通过日系制造业企业数据分析,明确了日系多国籍企业不是展开与总公司传统垂直交易关系,而是连接当地市场和第三国市场的水平供应链网络。本研究通过理论模型构建和实证分析,旨在解明FTA对这种网络构建的影响。研究手法是发展考虑企业异质性的简单理论模型,使用企业层面数据验证从中导出的理论含义。
理论模型构建与分析
本研究开发了分析FTA对企业销售额影响的理论模型。此模型明示了FTA规则遵守所需固定劳动投入、关税率、FTA加盟国数等外生变数变化,通过何种路径对当地市场及他国市场销售额产生影响。但理论分析结果,这些变数是增加还是减少销售额无法唯一确定。这是因为FTA效果通过多个路径相互作用,其综合效果因市场条件和企业特性而异。
与大市场FTA的效果
通过更详细分析,明确了当地法人所在国与ASEAN、中国、EU、美国等大市场双边FTA的效果,根据大市场方经济条件和制度要因有很大不同。例如,与ASEAN市场FTA促进制造业中间财贸易效果强,与EU市场FTA以服务产业进入壁垒降低形式显现效果。另外,与中国市场FTA比当地生产基地设立更以出口扩大形式影响企业行为。
政策含义与结论
本研究结果实证显示日系多国籍企业战略活用各种类型FTA构建・展开全球供应链网络。特别是地区FTA在企业第三国市场展开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今后通商政策制定提供重要示唆。另外,FTA效果因对方国市场条件而异,暗示需要的不是划一的FTA谈判,而是考虑对方国特性的细致协定内容设计。
研究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提供了关于全球化进展中企业战略行动与通商政策相互作用的综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