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会]产业政策、经济摩擦与通商规则:关于中国"过剩生产"现象的考察(分发资料・视频配信)

学习院大学渡边真理子教授通过中国"过剩生产"现象分析产业政策与通商规则关系的BBL网络研讨会记录。

研讨会背景与问题意识

从现在的美中经济摩擦起因于与过去日美经济摩擦相同经济结构的认识出发。新兴国构建的规模经济损害作为市场的先进国产业基础,在两国间产生社会紧张这一共同机制存在。日美摩擦通过WTO(世界贸易机关)裁定,加上日本对美直接投资和通过规定新兴技术领域零关税的信息技术协定共享规模利益而平息。但中国情况更复杂且呈现严重态势。

中国产业政策的特征与影响

据渡边教授分析,中国产业政策是将日本产业政策更加精细化的产物。因此,规模经济更强力作用,对他国影响更广范围且大规模。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从日本经验中学习,实施更体系化且综合性的产业培育策。由此,特定产业生产能力急速扩大和伴随的过剩生产问题发生。另外,长期政治对立的结果,也观察到将经济规模力滥用于政治目的的动向,产生超越纯粹经济问题的复杂状况。

解决方案建议

渡边教授提示了解消当前世界性经济摩擦的新路径。具体主张需要构建补正因规模经济导致不均等的新国际机制。包括过剩生产能力定义和测定方法确立、市场扭曲效果评价基准制定、以及纠正措施阶段性实施过程设计。另外,强调重要的不是单纯贸易限制,而是确保生产能力调整和市场准入相互性的建设性方针。

政策含义与今后展望

研讨会中,经济产业省通商政策局福永佳史东北亚课长作为评论员参加,从政策实务观点深化讨论。2025年6月26日举办的此在线研讨会聚集众多参加者,进行活跃质疑应答。通过议论,再次确认产业政策与通商规则协调的重要性和基于国际协调构建新框架的必要性。

研讨会成为在全球经济结构性课题上图谋学术分析与政策应对融合的宝贵机会。

※ 此摘要由AI自动生成。准确性请参考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