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政策研究与培训机构(JILPT)基于德国劳动市场与职业研究所(IAB)的报告,分析了德国父母津贴制度实际价值的下降及其作为少子化对策的课题。
主要观点
1. 父母津贴实际价值下降27%的问题
- 自2007年制度推出以来,支付月额的上限(1,800欧元)和下限(300欧元)从未调整过
- 由于物价上涨的影响,截至2023年实际价值下降了27%(以2007年为100)
- 与儿童津贴和养老金等其他社会保障给付相比,价值下降尤为显著
- IAB建议与失业津贴计算标准挂钩或根据物价上涨进行调整
2. 少子化进展与制度重要性扩大
- 2023年出生人数为692,989人,比前年减少6%,总和生育率从1.46降至1.35
- 父母津贴与保育设施扩充、儿童津贴扩充并列定位为重要的父母支援措施
- 最高额领取者从制度开始时的5%增加到2021年的12%
- 最低额领取者从27%减少到9%,确认了按收入层级使用模式的变化
3. 通过制度扩充提高母亲就业率和男性育儿参与
- 制度推出前父亲领取率3%大幅改善至2008年的21.2%
- 有1-2岁以下子女的母亲就业率从2006年的35%上升至2023年的46%
- 2-3岁以下从42%大幅增加至63%,有18岁以下子女的母亲周平均劳动时间从25小时扩大至28小时
- 伴侣月制度使最长可领取14个月,促进男性育儿参与
4. 通过父母津贴Plus支持灵活的工作方式
- 2015年推出的父母津贴Plus使边从事短时工作边领取津贴成为可能
- 使用者人数逐年增加,2024年达到母亲的42.3%、父亲的20.6%
- 伴侣关系奖金制度为每周工作24-32小时的短时工作者提供额外津贴
- 领取期间最长可延长至28个月,支持希望早日重返职场的人
5. 因财政制约的实质性削减和政策转变
- 自2024年4月起,可领取的收入上限从夫妻合计30万欧元降至20万欧元
- 2025年4月起进一步削减至17.5万欧元,限制高收入层的领取资格
- 同时领取期间从最长2个月缩短至1个月(早产儿、多胎儿、残障儿童除外)
- 以财政重建和支援适当化为由的实质性削减对未来影响引发担忧
文章总结认为,父母津贴虽然对促进母亲就业和父亲育儿参与产生了积极影响,但需要关注近年来实际价值下降和收入限制强化对今后少子化对策效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