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国農務省穀物等需給報告(2025年7月分)~2025/26年度の穀物の生産量は消費量を下回る見込み

美国农业部发布的2025年7月谷物等供需报告,解说了世界谷物供需动向及对日本的影响。

2025/26年度的世界谷物供需预计将出现供应短缺,生产量将低于消费量。小麦、玉米、大米、大豆等主要4个品种全部面临因气候变化导致的收成减少和新兴国家消费增加,供需平衡恶化的局面。

按谷物品种来看,小麦因干旱预计减产,玉米因主产国天气不顺减收,大米因亚洲季风异常影响产量,大豆则因南美产量下降而供应紧张。特别是作为日本主要进口来源的美国和澳大利亚的生产动向令人担忧。

小麦市场动向

2025/26年度世界小麦产量预计为7.73亿吨,比上年度减少2.1%。主要原因是美国、澳大利亚、阿根廷等主要出口国遭遇干旱。特别是美国冬小麦产区持续高温少雨,单产大幅下降。澳大利亚也因厄尔尼诺现象影响,东部产区降水不足。

消费方面,预计达到7.85亿吨,连续第3年超过生产量。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的食用需求稳步增长,加上饲料用需求的增加,推动整体消费上升。库存消费比降至30.2%,接近FAO设定的17-18%的警戒线两倍,虽然暂时不会出现供应危机,但价格上涨压力增大。

日本2024年度小麦进口量约500万吨,其中美国产占50%、加拿大产占30%、澳大利亚产占20%。由于主要供应国减产,确保稳定供应面临挑战。政府正在探讨增加进口来源国、扩大国产小麦生产等对策。

玉米市场分析

世界玉米产量预计为11.87亿吨,比上年度减少1.5%。美国中西部玉米带遭遇春季低温和夏季干旱的双重打击,单产预测大幅下调。巴西第二季玉米也因收获期降雨影响品质和产量。中国东北地区虽然扩大种植面积,但单产不及预期。

需求方面达到12.03亿吨,饲料用占60%、工业用(含乙醇)占20%、食用和其他占20%。特别是中国养殖业的恢复带动饲料需求增长,美国乙醇生产也保持高位。库存消费比降至25.8%,为近5年最低水平。

日本年进口玉米约1,500万吨,主要用于饲料。由于国际价格上涨,畜产农户的经营压力加大。农协等正在推进饲料用米的生产扩大,以减少对进口玉米的依赖。

大米供需状况

2025/26年度世界大米(精米)产量预计为5.12亿吨,比上年度减少0.8%。印度、泰国、越南等主要生产国受季风异常影响,单产下降。特别是印度北部地区降雨过多导致洪涝灾害,南部地区则因降雨不足影响种植。中国虽然政策支持稻米生产,但极端天气频发影响稳定生产。

消费量预计为5.18亿吨,亚洲和非洲的人口增长推动需求增加。印度、中国的人均消费量虽有下降趋势,但总量仍在增长。非洲国家随着收入增加,大米消费快速增长。库存消费比为32.5%,虽然相对充裕,但主要集中在中国和印度,国际市场流通量有限。

日本大米基本自给,但加工用和饲料用仍需进口约70万吨。国际米价上涨对食品工业成本产生影响。同时,气候变化对国内稻作的影响也值得关注,高温障碍导致的品质下降问题日益严重。

大豆市场展望

世界大豆产量预计为3.84亿吨,比上年度减少2.3%。巴西南部和阿根廷遭遇拉尼娜现象导致的干旱,产量预期大幅下调。美国虽然种植面积增加,但中西部部分地区天气不利影响单产。

需求方面达到3.91亿吨,中国进口需求虽有所放缓但仍维持高位,占世界贸易量的60%以上。榨油用需求稳步增长,豆粕作为优质蛋白饲料需求旺盛。库存消费比降至26.3%,为近年来最低。

日本年进口大豆约300万吨,主要用于食品加工。由于对非转基因大豆的需求,主要从美国和加拿大进口特定品种。国际价格上涨直接影响豆腐、纳豆、酱油等传统食品的成本。

价格走势预测

基于供需紧张的预期,国际谷物价格呈上涨趋势。芝加哥期货市场的小麦价格已比年初上涨25%,玉米上涨20%,大豆上涨15%。投机资金的流入也加剧了价格波动。

影响价格的主要因素包括:天气状况(特别是美国和南美的生产动向)、中国的进口政策、能源价格(影响生产成本和运输费)、美元汇率、地缘政治风险(如黑海地区局势)等。

对日本的影响和对策

谷物价格上涨对日本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是食品价格上涨压力,面包、面类、食用油等基础食品成本增加。其次是畜产业经营压力,饲料成本上升挤压利润空间。此外,还可能影响整体物价水平,增加通胀压力。

政府和业界的应对措施包括:

  1. 进口多元化:开拓新的供应来源,分散风险
  2. 国内增产:扩大小麦、大豆、饲料作物的生产
  3. 技术革新:提高单产、开发替代产品
  4. 库存管理:适度增加战略储备
  5. 需求调整:推进食品损失削减、优化饲料配方

长期来看,气候变化对全球农业生产的影响将持续存在,粮食安全问题需要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日本作为粮食进口大国,提高自给率和确保稳定供应渠道是重要课题。

※ 此摘要由AI自动生成。准确性请参考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