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詳細分析台灣政治大學日本研究學程副教授石原忠浩氏關於2025年4月上旬至7月上旬台灣政治情勢的報告。
2025年台灣政治從民進黨柯建銘委員於1月4日提出41名國民黨系立法委員罷免活動開始,發展為全國規模的「大罷免」運動。6月20日中央選舉委員會公告國民黨籍24名立法委員的罷免投票於7月26日實施,隨後決定南投縣選出2名於8月23日投票,合計26選區將舉行罷免投票。另一方面,國民黨推動的民進黨委員罷免案均未達規定連署數而全軍覆沒,顯示政黨間明確實力差異。
賴清德總統於5月20日就任1週年談話發表題為「克服逆風,穩步前進」演說,呼籲在野黨對話與超越黨派團結。然而民調顯示施政滿意度在多個機構呈現不同結果,TVBS顯示滿意度32%、不滿55%的嚴峻評價,民進黨調查則顯示滿意57.3%的相反結果,台灣社會分裂也反映在數字上。台灣民意基金會調查顯示對「大罷免」「不贊成」佔57.7%過半數,「會去投票」意向達62.2%,顯示政治關心度高。
兩岸關係方面,馬英九前總統於6月14日至27日進行第4次訪中,參加第17屆海峽論壇。在甘肅省敦煌發言「我的主張是兩岸和平民主統一」,獲得會場大喝采,但中國政府系媒體未報導此發言,顯示微妙反應。美台關係方面,川普政權導入「相互關稅」對台灣課徵32%高關稅發表,給台灣社會帶來衝擊。布魯金斯研究所民調顯示台灣住民對美信賴度大幅下降,「無法信賴美國」急增至37.9%(較前年+13.9%)。
文章結論「大罷免」不僅是政治報復,而是台灣民主主義制度試金石,浮現朝野對立激化、對美信賴下降、與中國關係摸索等複合課題下台灣政治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