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部科学省国立大学法人等设施整备研讨会制定的"令和8年度国立大学法人等设施整备的方向性",阐述了今后大学设施整备的重点课题和具体整备方针。
本报告为制定第6次国立大学法人等设施整备5年计划(令和8-12年度),明确了令和8年度设施整备的具体方向。在少子老龄化、劳动人口减少导致的地域社会疲弊、气候变化带来的大规模自然灾害加剧等背景下,国立大学被寄予厚望,需要发挥引领社会变革的作用。
设施老化对策是最紧迫的课题。目前,建成超过25年需要大规模改修的设施面积约占整体的70%,其中超过50年的设施占30%。这些老化设施不仅存在安全隐患,还因设备陈旧导致教育研究活动受限。报告提出了"战略性设施管理"的概念,不是单纯的改修,而是结合大学改革方向,通过设施重组实现功能提升。
创新创造空间的整备是另一个重点。为了促进不同领域的融合研究和产学合作,需要创造灵活的研究空间。报告提出了"开放实验室"的概念,打破传统的研究室壁垒,创造研究者能够自由交流的环境。同时,整备创业支援设施,为大学发源的初创企业提供成长空间。
碳中和校园的实现被定位为重要目标。报告要求到2030年将大学的CO2排放量比2013年减少51%,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具体措施包括:建筑物的ZEB(零能耗建筑)化、可再生能源设备的导入、能源管理系统的构建等。特别是新建建筑,原则上要达到ZEB Ready标准。
数字化对应的设施整备也不可或缺。随着在线教育的普及和数字技术在研究中的应用扩大,需要相应的设施支撑。报告提出整备高速网络基础设施、灵活的教学空间、数据中心等。同时,考虑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强调了物理安全措施的必要性。
防灾和韧性强化是持续的课题。基于近年来频发的自然灾害经验,报告要求提高设施的防灾性能。不仅是建筑物的耐震化,还包括防水对策、紧急电源的确保、避难场所功能的强化等。国立大学作为地域的防灾据点,需要在灾害时发挥避难所和医疗支援基地的作用。
国际化对应的设施整备focuses on创造多样性环境。随着留学生和外国研究者的增加,需要整备符合国际标准的居住设施、祈祷室、清真食堂等。同时,创造日本学生与留学生自然交流的空间,促进校园的国际化。
地域合作和社会贡献的视角也被重视。大学设施不应该是封闭的,而应该向地域开放,成为地域创新的核心。报告提出了"大学城"的概念,通过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合作,将大学周边地区整体性地开发为知识创造区域。
设施的有效利用和集约化是在财政制约下的现实选择。报告提出通过设施的共同利用、多用途化、集约配置等提高利用效率。同时,推进与其他大学和研究机构的设施共享,避免重复投资。
财源确保策略也被详细阐述。除了国家预算,还要积极活用多样的财源,包括企业捐赠、命名权、PFI等民间资金的活用。特别是通过产学合作获得的资金,优先用于相关设施的整备。
最后,报告强调了整备计划的PDCA循环的重要性。各大学需要制定设施整备的中长期计划,定期评估实施状况,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同时,建立设施信息的数据库,基于证据进行设施管理。
这份报告为国立大学的设施整备指明了方向,不仅着眼于解决当前的课题,还考虑了大学在未来社会中应该发挥的作用,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和战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