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论述了小泉进次郎农相对大米问题的应对应该着眼于本质问题而非表面对策。
主要要点
1. 小泉农相的提案和问题点
- 接连不断地实施包括废除作况指数等提案
- 应对生产者指出的生产量统计比实际过多的问题
- 但调查方法已持续多年,并非仅是这次的问题
- 担忧只停留在表层对策
2. 对流通业者的误解和实态
- 对批发业者利润比去年同期增长5倍指责的反驳
- 只是因为去年夏天以来价格上涨,低价买入的大米高价卖出
- 批发业者的利润率实际上比其他行业低
- 承担着集货、分货、精米加工等重要功能
3. 批发业者的结构性困难
- 夹在巨大农协组织和大型超市之间的立场
- 以低收益率完成大米流通顺畅化的使命
- 因减产导致大米市场规模减半,许多中小批发业者倒闭
- 指出批发业者才是农政的最大受害者
4. 缺乏市场功能的本质问题
- 大米没有类似批发市场的场所
- 现货公正价格形成中心于2011年关闭
- 世界最早的期货市场是大阪堂岛的大米市场,但未被批准成为正式期货市场
- 生产者被剥夺了对价格波动的风险对冲功能
5. 减产政策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 如果废除减产生产1千万吨,40万吨不足就不会成为问题
- 有足够的生产能力满足国内需求650万吨
- 注意力被从市场缺失和减产这些本质问题上转移
- 暗示需要根本性的农政改革
文章总结认为,解决大米问题需要的不是表面对策,而是恢复市场功能和重新审视减产政策等本质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