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财务综合政策研究所《金融评论》第160期刊登的论文。根岸辰太朗等研究团队对2017年10月导入的"进出口申报海关自由化"制度的利用实态和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
主要要点
1. 研究概要
- 作者:根岸辰太朗、笹原彰、大塚高规、伊藤史治(财务综合政策研究所客座研究员等)
- 研究对象:进出口申报海关自由化制度(2017年10月导入)
- 分析方法:利用进出口申报数据分析制度导入前后的企业行为变化
- 研究意义:监管放松效果测定的实证案例
2. 关于"进出口申报海关自由化"制度
- 制度改革内容:
- 以往:只能在管辖货物所在地的海关申报
- 改革后:可在全国任何海关申报
- 预期效果:
- 提高企业便利性
- 事务处理效率化
- 降低物流成本
- 与AEO(认定经营者)制度的关系:对高可靠性经营者的优惠措施
3. 自由化制度的利用实态
- 利用企业的特征:
- 大企业利用率高
- 拥有多个据点的企业积极利用
- 贸易额越大的企业利用倾向越高
- 行业别利用状况:
- 制造业利用显著
- 商社・物流业也积极利用
- 地域模式:向大都市圈海关的申报集中化
4. 自由化制度的利用要因分析
- 企业规模要因:
- 规模经济性发挥作用
- 系统投资的回收可能性
- 交易特性要因:
- 进出口频度高
- 处理品目的多样性
- 目的地・发货地的分散度
- 组织要因:
- 总部集中管理体制
- 通关业务的内部化程度
5. 自由化制度的导入效果
- 成本削减效果:
- 通关事务集约带来的效率化
- 移动时间・运输成本的削减
- 人员配置的最优化
- 时间缩短效果:
- 交货期缩短
- 通关手续的迅速化
- 间接效果:
- 供应链重组
- 物流据点的整合废止
6. 计量经济学分析结果
- DID(差分)分析:
- 制度利用企业显著降低成本
- 确认通关时间缩短
- 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 进出口额增加倾向
- 促进进入新市场
- 波及效果:向竞争对手企业传播制度利用
7. 政策含义与建议
- 制度设计的成功要因:
- 符合企业需求的监管放松
- 通过阶段性导入实现平稳过渡
- 进一步改善的余地:
- 促进中小企业利用的措施
- 加强与数字化的联动
- 对其他监管放松的启示:
- 事前效果预测的重要性
- 监测体制的构建
8. 研究贡献与今后课题
- 学术贡献:精确测定监管放松效果的实证研究
- 对政策评估的贡献:基于证据的政策效果验证
- 今后研究课题:
- 长期效果的追踪调查
- 与他国类似制度的比较
- 向数字贸易的扩展
本研究利用进出口申报数据定量评估了监管放松的效果,是一项先驱性研究,为今后贸易便利化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