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藤组的数字化转型案例生动展示了一家拥有百年历史的地方建筑公司如何通过全员参与的DX战略,实现传统产业的创新升级,为日本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后藤组创立于1924年,总部位于新潟县,是一家典型的地方中坚建筑企业。长期以来,公司凭借精湛的施工技术和良好的地方信誉稳健发展。然而,面对建筑行业劳动力短缺、工程复杂度提升、客户需求多样化等挑战,公司意识到必须通过数字化转型寻求突破。与许多将DX视为IT部门任务的企业不同,后藤组从一开始就确立了"全员DX"的理念。
转型的第一步是意识变革。公司领导层首先深入学习数字技术,以身作则推动变革。通过组织全员培训,让每个员工理解DX不是要取代人,而是要赋能于人。特别重要的是,公司将经验丰富的老员工定位为"数字化导师",让他们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数字工具结合,既保护了传统技艺,又实现了知识的数字化传承。
在具体实施上,后藤组采取了循序渐进的策略。首先从施工现场的数字化开始,引入3D建模、无人机测量、IoT传感器等技术,大幅提高了施工精度和效率。接着推进管理流程的数字化,建立了项目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供应链管理平台等,实现了信息的实时共享和决策的数据支撑。最后是业务模式的创新,利用积累的数字能力,开发了建筑维护管理服务、智能家居解决方案等新业务。
"全员参与"的特色体现在多个方面。现场工人使用平板电脑记录施工进度,通过AR技术查看设计图纸;营业人员利用VR技术向客户展示设计方案;财务人员通过AI工具进行成本预测;甚至食堂阿姨也学会使用数字化订餐系统。这种全方位的参与不仅提高了整体效率,更培养了全员的数字化思维。
与地方社区的共生是后藤组DX的另一大特色。公司没有将数字化能力据为己有,而是积极向地方其他中小企业分享经验,帮助供应商和合作伙伴提升数字化水平。通过建立地方建筑业数字化联盟,共同开发和使用数字化工具,降低了单个企业的投入成本,提高了整个地区建筑业的竞争力。
转型的成果是显著的。施工效率提高了30%,工程质量事故减少了80%,客户满意度大幅提升。更重要的是,公司成功吸引了年轻人才加入,平均年龄下降了5岁。新业务的开展也带来了收入结构的优化,服务类收入占比从5%提升到20%。公司的成功经验获得了经济产业省的认可,入选DX优秀案例。
成功的关键因素包括:领导层的坚定决心和亲身参与;尊重传统,将数字化定位为传统的延伸而非替代;注重人才培养,为每个员工提供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开放合作的心态,与地方社区共同成长;长期视角,将DX视为持续的过程而非一次性项目。
后藤组的案例给其他企业的启示是,数字化转型不是大企业的专利,中小企业同样可以通过适合自身的方式实现转型。关键是要有明确的愿景、全员的参与、循序渐进的步骤、开放合作的心态。特别是对于根植于地方的企业,与地域共生、共同发展的理念至关重要。
展望未来,后藤组计划进一步深化DX,探索AI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开发碳中和建筑解决方案,构建覆盖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服务体系。公司的愿景是成为"百年老店的数字化新生"典范,继续为地方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