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對中國汽車行業「內卷」(過度競爭)後篇中行業重組和市場規範化趨勢的分析。
在中國,隨著2010年代鋼鐵業和煤炭業出現產能過剩問題,合併重組得以推進。2016年,國有鋼鐵巨頭寶鋼集團和武漢鋼鐵集團合併,成立了中國最大的鋼鐵製造商寶武鋼鐵集團。在汽車行業,2025年2月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和東風集團宣布準備與其他中央國有企業進行經營整合,引起關注,但隨後被無限期推遲。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預測,中國新能源汽車(NEV)企業間的競爭將經歷3年的淘汰競爭,隨後是3-5年的第二階段競爭,最終留存的企業將在7家以下(悲觀估計為5家以下),暗示行業重組將從10年前的400家公司進一步加速到目前的約40家公司。
關於市場規範化,基於反壟斷法和反不正當競爭法的政府舉措有所加速。2024年1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向捷豹路虎、奧迪、大眾、寶馬、梅賽德斯-奔馳五家公司的中國相關法人發出通知,敦促其就反壟斷法違規風險進行整改。自2025年6月1日起,修訂後的《中小企業代金支付保障條例》開始實施,規定大企業對中小企業的付款必須在交貨後60天內完成,主要整車製造商相繼宣布應對政策。
7月9日,工業和信息化部開設了在線窗口,接受對主要汽車企業履行付款期限承諾問題的投訴,受理對未履行60天內付款承諾等案例的投訴。此外,通過第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6月27日通過的修訂《反不正當競爭法》,自10月15日起,第15條明確禁止大企業濫用支配地位,禁止對中小企業強加不合理的付款期限、付款方式和延遲付款。
關於銷售價格,6月3日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汽車經銷商商會發布《反對「內卷」式競爭,促進汽車銷售代理業高質量發展的提案》,呼籲避免頻繁調整銷售政策和產品價格,這會使經銷商銷售困難並對消費者品牌形象產生負面影響。據報導,6月5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部門召集了包括比亞迪、浙江吉利控股集團、小米科技在內的十多家公司高管,敦促他們避免低於成本銷售和過度降價。
在出口趨勢方面,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CAAM)統計,中國2024年汽車出口量同比增長19.3%至585.9萬輛,2025年上半年同比增長10.4%至308萬輛。雖然新能源汽車在2024年汽車出口中佔21.9%,但在2025年上半年上升至34.4%,在全球脫碳努力中新能源汽車出口不斷增加。
文章確認,解決「內卷」已成為共產黨和政府的重要關切,正如7月1日習近平主席主持的中央財經委員會所強調的需要管理企業的低價無序競爭,文章最後認為未來的發展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