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采访文章,经济产业研究所(RIETI)的户堂康之项目主任兼教职研究员基于三篇研究论文,解释了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对各国外国直接投资、贸易和政治关系的影响。该综合实证分析采用交错双重差分法,涵盖2013年至2021年期间。
截至2023年12月,一带一路倡议已发展成为拥有151个参与国的庞大经济圈,2013年至2021年间中国提供的财政支持总额达210万亿日元。尽管2018年以后财政支持急剧下降,但仍有80个新国家加入,约占参与国总数的一半,经济圈通过全球交通、能源和ICT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扩大。
对各国外国直接投资影响的分析显示,由于参与一带一路,来自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增加,来自美国的外国直接投资也因战略竞争需要而增加。与此同时,来自日本和德国的外国直接投资没有变化,而来自英国的外国直接投资因经济安全担忧而减少,首次证明了投资国的不同效应。
在与日本的政治经济关系方面,日本在一带一路参与国获得的基础设施项目数量减少,参与国对日本的要人访问次数也有所下降。但是,日本的ODA拨款和要人访问次数保持不变,确认了中国基础设施项目的挤出效应。
在贸易方面,参与国对中国的出口增加,参与国对非中国目的地的出口也增加,整体出口能力得到提升。有趣的是,与参与国产业结构相似的非参与国对中国的出口减少,导致因不参与而产生机会成本。
关于治理影响,与普遍认知相反,参与国的腐败程度下降,法治水平提高。然而,微观数据显示援助项目周边地区的腐败有所增加,表明治理影响目前尚不明确。
研究采用交错双重差分分析,以纠正因各国参与年份不同而产生的估计偏差。仔细考虑确保参与前的贸易和投资变化与非参与国平均相似,并考虑到早期参与国可能经历更大效应的可能性。
政策启示强调了加强与全球南方国家关系对供应链韧性和经济安全的重要性。日本的存在感保持平稳或有所下降,OECD对外援助规则的严格性是使中国援助受欢迎的因素之一。研究强调需要考虑为援助国和受援国创造双赢局面的ODA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