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分析了日本加速消除"母子上市"(即母公司与子公司同时上市)现象的动向,并探讨其背景与评价。
主要观点
1. 母子上市的现状与特征
- 在日本,上市公司持有另一家上市公司20%以上股份并成为控股股东的情况占总数的32%。
- 在美英国家,机构投资者的持股占主导地位,商业法人的持股比例仅为5%至6%(截至2012年)。
- 在欧洲大陆和韩国,其特点是由创始家族或资产管理公司作为控股股东,构成金字塔式治理结构。
- 存在母子关系的企业,其业绩表现不逊于同行业、同规模的独立企业。
2. 加速消除母子上市
- 上市子公司数量从2007财年末的峰值467家,减少到2023财年末的233家。
- 自2019财年以来,除了完全子公司化(以往占六成)外,直接出售子公司的案例增加,占比超过两成。
- 以日立制作为例,截至2009年其拥有的16家上市子公司中,7家被完全子公司化,5家出售给国内外企业,3家出售给基金。
3. 加速消除的四大因素
- 来自股东的批评加剧:除了激进投资者,传统机构投资者也日益关注母公司的资本效率。
- 政府与证券交易所的否定态度:从2019年起开始重视利益冲突问题,并于2023年要求市净率低于1倍的企业进行整改。
- 集团经营的制约:灵活的业务重组以及以子公司为收购方的并购战略,因需要获得子公司股东的批准而受到限制。
- 收购方的多样化:并购基金作为拥有经营知识和海外网络的收购方,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4. 评价与未来课题
- 消除母子上市在实现整合效益、改善资本效率、防止利益冲突以及改善公司治理方面是可取的。
- 在IT产业等拥有丰富成长机会的新兴企业中,由商业法人进行投资的合理性依然很高。
- 母公司若要维持其控股股东地位,则必须从提升企业价值和资本效率的角度,具体且定量地说明其合理性。
- 完全子公司化伴随着收购溢价的上升,成本高昂,仅靠改善组织结构难以完全覆盖。
文章总结道,消除母子上市是伴随结构性变化而出现的可取趋势,但其在成长型企业中也存在合理性。若要维持这种结构,关键在于履行说明责任和保护少数股东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