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深入解析了日本经济产业政策的新方向,探讨了如何通过促进以增长为导向的国内投资来实现持续的工资上涨,揭示了政策制定背后的战略考量。
当前日本经济面临的核心挑战是如何打破"低增长-低工资"的恶性循环。虽然近年来在政府引导下,大企业的工资有所上涨,但这种上涨缺乏可持续的经济基础。要实现真正的工资持续增长,关键在于提高企业的生产率和盈利能力,而这需要通过积极的国内投资来实现。
新经济产业政策的核心理念是"增长思维导向"。这意味着政策重点从单纯的成本削减和效率提升,转向通过创新和投资创造新价值。具体而言,就是要引导企业将利润不仅用于分红和内部保留,更要投入到能够带来未来增长的领域,如研发创新、数字化转型、绿色技术、人才培养等。
政策工具箱包含多个层面的措施。首先是税收优惠,对企业的成长性投资给予大幅度的税收减免,特别是在半导体、人工智能、清洁能源等战略领域。其次是金融支持,通过政策性金融机构提供长期低息贷款,降低企业投资的资金成本。第三是规制改革,简化新技术和新业务的审批程序,为创新投资扫清制度障碍。第四是公共投资引导,政府率先在基础设施、研究开发等领域加大投入,带动民间投资跟进。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国内投资"的强调。在全球化时代,日本企业大量在海外投资建厂,虽然提高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但对国内就业和工资增长的贡献有限。新政策明确鼓励企业将更多投资留在国内,通过提升国内生产基地的技术水平和附加值,创造高质量的就业机会,从而支撑工资上涨。
政策还注重投资的"质"而非仅仅是"量"。鼓励的是那些能够带来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创造高附加值的投资,而不是简单的产能扩张。例如,在制造业领域,支持的重点是智能化改造、新材料开发、高端装备制造等。在服务业领域,重点支持数字化服务、创意产业、高端商务服务等。
实施机制强调政府与企业的协同。政府不是简单地提供补贴,而是与企业共同制定增长战略,分担投资风险。建立定期对话机制,及时了解企业投资需求和面临的障碍。同时,加强政策效果的监测评估,确保投资真正转化为生产率提升和工资增长。
这一政策转向反映了对经济增长模式的深刻反思。过去过度依赖出口和海外市场的增长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必须更多地依靠内需特别是投资需求来驱动增长。通过促进国内投资,不仅可以直接创造需求,更重要的是能够提升供给能力,为长期可持续增长奠定基础。
展望未来,这一新政策方向如果能够有效实施,将有助于日本经济走出长期停滞,实现"投资增加-生产率提升-利润增长-工资上涨-消费扩大"的良性循环。但成功的关键在于企业是否真正转变思维,从防御性经营转向积极的增长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