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數據顯示:5月礦工業生產時隔2個月上升,生產用機械工業等帶動增長;基調判斷維持「進退維谷」

本分析詳細檢視經濟產業省公佈的2025年5月礦工業生產指數,提供日本製造業趨勢和未來展望的部門別洞察。

5月礦工業生產季節調整後指數為101.8,環比上升0.5%,時隔2個月首次增長。基調判斷維持「進退維谷」不變,表明尚未確立明確的復甦趨勢。1-5月的軌跡顯示不穩定模式:1月下降,2月和3月上升,4月下降,5月上升。雖然企業生產計劃預測6月增長、7月下降,但考慮到實際結果往往低於計劃的傾向,預計進退維谷的狀況將持續。

部門表現參差不齊,15個行業中9個上升、5個下降、1個持平。生產用機械工業對增長貢獻最大,受金屬模具和挖掘機械帶動。通用和業務用機械工業貢獻排名第二,軸承和壓縮機表現良好。汽車工業排名第三,標準乘用車和驅動傳動/控制部件增產。運輸設備工業下降幅度最大,飛機發動機和機體部件大幅減少。

出貨表現穩健,5月季節調整後指數達到102.0,環比上升2.2%,連續第二個月增長。汽車工業透過標準乘用車和汽車發動機的強勁出口做出最大貢獻。按商品類別分,資本財(不含運輸設備)環比激增7.7%,反映強勁的資本投資需求。耐用消費品上升2.3%,非耐用消費品增長1.2%,顯示內需穩健。生產財下降0.7%,建設財下降0.2%,表明原材料和建設相關部門疲軟。

庫存和庫存率改善正在推進。庫存指數達到99.4,環比下降1.9%,連續第二個月下降,表明庫存調整正在推進。庫存率指數降至104.7,連續第二個月下降1.9%。電氣和信息通信機械工業在鋰離子電池等產品方面顯示顯著的庫存減少。11個行業減少庫存,展現了有效的主動庫存削減努力。然而,石油和煤炭製品的汽油和航空燃料庫存有所增加。

庫存週期已從2025年第一季度的「庫存積累階段」轉向第二季度(初步)的「非意願庫存減少階段」。在經歷了始於2023年第三季度的庫存調整階段後,週期已進入新階段。部分行業的主動庫存削減效果正在顯現,顯示供需平衡改善跡象。然而,頻繁的階段轉換表明尚未建立穩定的復甦軌道。

風險因素和需要關注的領域包括全球經濟趨勢,特別是中國經濟放緩和美國利率變動對日本生產活動的影響。半導體和電子部件庫存調整的持續造成需求復甦時機的不確定性。原材料價格高企和日元貶值對進口成本保持上升壓力。飛機工業的生產下降對整個運輸設備部門構成拖累。

報告總結,雖然日本礦工業生產仍無法擺脫進退維谷的模式,但庫存調整推進和資本投資需求強勁等積極因素是可見的。必須密切關注全球經濟發展以識別向復甦趨勢的轉變,企業生產率改善和適當定價之間的平衡對可持續增長至關重要。

※ 此摘要由AI自动生成。准确性请参考原文。

相关文章